国庆节前夕,为深化公证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,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公证处以“国之所安,家之所信,公证与您共守护”为主题,举办“公证开放日”活动,邀请辖区街道社区工作者走进公证处,通过沉浸式体验、专业性交流、实践性探讨,共同探寻公证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径。
参观体验,感受公证服务新便利 活动伊始,社区工作人员沿着“公证服务如何扎根基层”的探索路线,开启全方位参观体验。依次走进公证服务大厅、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中心、涉侨公证法律服务中心、制证室及档案室等场所,深入体验“一站式”“公证+”业务办理流程。 线上办证流程观摩环节,工作人员通过黄河公证处微信小程序、“海外专区”“房产专区”等平台,现场操作了涉外、委托等常见公证业务的在线申请、材料上传、身份核验等步骤。“不用跑现场,在家就能办公证”的服务,让社区工作者纷纷感叹公证科技赋能带来的便利,也为后续向居民普及公证服务提供了清晰参考。 座谈交流,解读公证赋能基层治理路径 座谈交流环节,黄河公证处党支部书记、主任郑志华以《携手公证 共筑和谐——公证在社区治理中的价值与实践》为核心,围绕“国之所安需基层稳,家之所信靠公证护”的主线,融合实践案例,深入解读公证与基层治理的融合路径。指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 “最后一公里”,公证能够凭借其预防性法律制度的特性,提前介入基层常见的矛盾风险点,从源头为社区治理筑牢法治防线。无论是家事领域的权益规划,还是社区管理中的履约保障,亦或是居民个人的维权需求,公证都能通过规范的流程、严谨的证明以及法定的效力,将潜在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,避免矛盾升级影响社区和谐。这些实践清晰展现了公证作为预防性社会治理机制的独特价值——既是家庭和谐的“守护神”,通过事前规划为家事纠纷“止纷定争”;也是社区治理的“好帮手”,为矛盾化解提供法律支撑;更是社会稳定的“安全阀”,从源头预防风险,减轻基层治理压力。 共同谋划,推动公证融入基层治理新格局 “以前总觉得公证离社区工作有点远,今天实地了解后才发现,不管是老人立遗嘱、邻里财产约定,还是居民遭遇网络侵权,公证都能帮上大忙!” 参与活动的社区工作人员纷纷表示,此次开放日让大家对公证职能有了全面认识,未来将更主动地把公证服务引入社区治理,为居民提供更精准的法律支持。 此次“公证开放日”,不仅是黄河公证处向基层治理力量展示服务能力的窗口,更是“公证与社区”协同共治的一次深度对接。未来,黄河公证处将持续以“国之所安,家之所信”为使命,深化“党建+公证服务”模式,推动公证服务与社区治理、养老服务、纠纷调解等工作深度融合,当好社区工作者的“法律智库”、居民的“贴心顾问”、基层和谐的“守护力量”,让公证公信力扎根社区、服务群众,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注入更多法治动能。